师德故事关键词:
敬业 专业 乐业 善业
人物名片
在我的印象中,王老师是一位很严肃的老师。她不仅仅专业基础扎实,在课堂上教会我们,而且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,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自我。我感到很幸运能够有机会近距离地与她相处。她是我的毕业设计(论文)的指导老师。其实刚看到分配名单的时候,我还是有点害怕的,害怕我不能适应她的教学方式,不能够达到她的要求。在我看来她是一个对专业要求很高的老师。我记得她说过,对于专业知识每个人都要建立起自己的专业框架结构,从解剖生理到临床护理把所有课程的内容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。对于本科阶段的学习,就是建立自己的框架结构,所以她的课堂上不仅仅是教材上的内容,从大一的解剖课、职业生涯规划到大三的临床护理课程都有涉及,都是学过的内容,但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眼前,融会贯通。第一节课就征服了我们班级的同学。因此在每次课前我们都会拼命地复习,上课一点不能分心,很累,但是收获很多。
我喜欢上她的课,但那毕竟不是一对一。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,我咨询了我们班级的一个同学。他从大二的时候一直和王老师保持了比较好的联系,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发表了两篇论文。谁知道我的紧张情绪在他看来完全没有必要,我清楚地记得他当时说一句话:王老师,你没必要这么紧张,你可以把她看成你的妈妈或者姐姐,甚至同学朋友都行。当时我半信半疑,一年后的今天我完全能够理解同学的话。
在整个论文辅导期间,有过焦虑、紧张,但是从没有丧失过希望,也从没有感觉到孤单过。在我感到困难,裹足不前的时候,老师总是会及时伸出橄榄枝,帮我渡过难关。
首先做事情强调团队合作。从第一天和老师见面之后,老师就把所有老师辅导的学生组成一个群,强调大家是一个团队,每个阶段的工作要互相提醒,互相帮助,不落下任何一个人。在之后的几个月的论文辅导过程中,我们三个通力合作,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。
第二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,选择合适的辅导方法和时间。因为白天我们要在医院实习,王老师就在晚上甚至半夜给我们开会讲解问卷设计的方法、调查开展的注意事项、数据分析等等。已经记不清我们在半夜开了多少次会了。老师说:周一到周五白天你们都要上班的,我们把会议定在周五晚上,这样周六周日两天你们就能够修改了。周六周日我们修改科研设计的时候,又需要相关的参考文献,在家中不方便查阅。老师说,你们把题目写好,发给我,我来查。我记得有几次我半夜1点多把参考文献题目发给老师,不多久老师就把文献打包好了发给我了。老师说:我知道我刚刚讲完,你们现在热情还比较高,我要趁热打铁,效果会好一点。老师从不说煽情的话,不长篇大论讲道理,但是每一个细节都能让你感受到温暖,可以信赖。
第三、全方位关心学生,不仅仅是专业学习,还有做人做事。我们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恰逢上海新冠肺炎疫情暴发,大家都很紧张,王老师不仅关心我们的调查研究的进度,每天关注我们的思想波动情况,和我们谈心,讲成年人的工作和生活,如何看待周围的人和事。那一段时间虽然外面疫情很严重,大家都很焦虑,我自己却感觉很充实。因为有老师的帮助,我渡过了数据分析的难关,学会了SPSS统计软件的使用;因为老师的教导和及时反馈,我的论文写得很顺利。老师问我们:你们写好了,读过没有?我建议你们高声朗读一下,确定是否通顺,有没有错别字,有没有将你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?有没有更好的更简练的表达方式。文章的每一个字,每一个标点符号,每一个表格老师都仔细地看过了。就这样,经过近10次的修改,终于完成了。提交的那一刻,我感觉我升华了,再也是一个写文章的小白了。别的同学还在愁怎么修改的时候,我的终稿已经修改完毕,开始制作答辩的材料了。在老师看来,PPT的制作也是专业的展现,从字体的选择,色彩的搭配,表格的布局等等,老师都对我们提出了要求。老师说,PPT不是论文内容简单粘贴,而是文章框架和脉络的展现。PPT是为了帮助听众理解你的论文,要一目了然重点突出。我现在还能想起老师的这些话,我甚至能够在眼前浮现出老师说话的表情。
回想起和老师相处的这些时间,我感到很幸运,在我的读书生涯中能遇到这样一位专业、敬业的老师。也很遗憾,没有早点近距离接触她。在和老师的接触中,老师把每一件事都做成专业的事,用真诚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。我现在已经毕业了,和王老师依然保持了密切联系,每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,我依然会想到和老师联系沟通,问问她的看法,听听她的意见。我希望我以后能够成为一位像王老师这样的人,对待工作敬业,对待学问专业,对待学生热情,让身边的人感到可靠温暖。
(王小兰老师在批改作业)